「2015年以來筆耕不輟,用文字與影像將山中感動自己的美好事物帶回人間,並持續不斷關心山岳與社會議題。」
這句話,是我這五年多來,從未改變的初衷與日常。寫著寫著,被越來越多人看見、指點,不斷的學習、成長,也看著台灣的登山環境一年一年改變、進步;從最初連人權都受到迫害,到今天我們可以專注討論山徑設施的提升與管理制度的精進。一回首,只有無限感動,與再努力。
謝謝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,我獲選了2020年的「未來大人物」,讓我能與其他19位非常傑出的35歲以下青年與團體站在一起,為台灣這片土地做點什麼。(比如說第一個邀請我錄Podcast的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)
這邊要特別感謝羊正鈺,如果不是你的公開推薦,以我佛系又害羞的個性,真的不會把自己過去五年的所作所為整理成幾張投影片,站上那個展現自己的舞台。
「Together, Better」,這不只是未來大人物這次的主軸,也是我對自己隱隱約約的期許:我希望能作為一個橋樑,讓任何需要登山相關資源或專家的人來找我時,我都能為他們引薦最好的人選;又或是讓任何和山林自然有關的議題需要被知道時,勇敢的站出來,為他們發聲。
還記得這句話嗎?
「如果政府專門欺負少數人,那我們只要變多,就好了。」
這是我2018年12月31日發表的文章,穿越兩年的時光,又回到了這裡——我們得到尊重了,也變多了,但人多也有人的問題;就讓我們和過去一樣,一同關注,努力解決。
打著打著,眼眶有點濕濕的,我並不覺得我成功,我只是運氣好而已:在沒有人願意講話的時候站出來講話,不懂事時沒有犯下滔天大錯,正好思想和評論都能被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看到,才讓人們慢慢的往我身邊聚集,成為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,守護我們都珍愛的事物。
我只是比較幸福而已,謝謝每一個曾與我站在一起的人們,我非常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緣份,與回憶。
帶著這份肯定,我願繼續當那座橋樑,用像山的抬升一般緩慢而踏實的腳步,以影像與文字,將山裡的美好帶回人間,關注每一個值得守護的事物。
— —
在這邊,我想分享一下最終面試時,我面對評審講過的一句話:「我最大的優勢與任性,就是不用受制於他人,面對各種議題都能堅定表達自己的立場,比如說,我支持同志婚姻,比如說,我支持台灣建國。」
在面試場上敢講這種萬一評審立場不對就穩死的話,
我還真的是佛係候選人來著XD
再次謝謝大家和任性的我站在一起啦!
— —
至於未來想怎麼走?評審也有問,在這裡很簡單的和大家分享我的回答:
1. 帶著初衷,說山林的故事、累積台灣原創自然內容
2. 持續關注議題,為沒人關心的人事物發聲
3. 成為山林最真實的報導者
4. 以自己為品牌投身登山教育,為山岳文化投注一己之力
看到最後的你,如果對學習登山有興趣,而且沒有或只有很少經驗,歡迎到留言裡找到我的表單,等課程試跑時會通知你喔~ 但因為只是嘗試,所以只有24 x 2總共48個名額,大家再看看有沒有需要囉!
再一次,感謝大家,讓我們帶著這份肯定,繼續在守護山林的路上,一起加油吧!